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顆明珠。
用毛筆蘸墨汁在宣紙上書寫漢字,看起來形式如此簡單的藝術,卻寓意深刻:它是以簡馭繁的,又是以靜寓動的;它是縱橫有象的,又是書為心畫的……
在歷來重教崇文的張槎,書法文化更是其歷史畫卷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從明代嶺南理學大師龐嵩到明末清初的嶺南高僧釋成鷺;從清代的著名書畫家招寶蓮到石灣玉冰燒創(chuàng)始人陳如岳,再到現(xiàn)代的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前主席陳景舒……從古到今,從這里走出了多名書法名家,他們在家鄉(xiāng)講學求學優(yōu)良傳統(tǒng)中滋養(yǎng)浸潤而生,繼而又以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的書法造詣,反哺推動書法文化在這片土地的傳承發(fā)展。
今天,讓我們回溯張槎書法文化的故事,在一筆一捺的揮斥方遒中細聞墨香留韻。
人才輩出
張槎書法文化歷史星光熠熠
民風淳樸的張槎歷來重教崇文,很早就建有書院?!笆覠o隔夜糧,家有讀書郎”便是其真實寫照。坐落在禪城區(qū)張槎村內(nèi)的仙槎書院是張槎現(xiàn)存最古老的書院,相傳建于元代。
書院既是鄉(xiāng)人讀書進業(yè)、求取功名之處,也是群賢集聚及名流講學之所。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龐嵩,就是從弼唐的永新學社里走出來的。如今人們知道龐嵩,大多只了解他對中國古代法制文化建設的貢獻,事實上,他在書法上也有一番造詣。
張槎街道書畫協(xié)會會長何大偉向記者介紹,龐嵩的書法對張槎本地帶來極大影響,其在世時就有許多人跟他學書法,其筆法在本地世代流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譽為張槎農(nóng)民書法家的龐星文,小時候都是學龐嵩的字?!焙未髠フf。
清代,在書法史上是書道中興的朝代。在此期間,張槎又涌現(xiàn)了一批獨標風格的書法家,并以嶺南高僧釋成鷺、書畫家招寶蓮和石灣玉冰燒創(chuàng)始人陳如岳最負盛名。
其中,被評價為文僧的釋成鷺,足跡幾乎踏遍全嶺南。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釋成鷺的書法藝術與其佛教修行從氣質上相統(tǒng)一,有顛素狂草之風,亦書行草,創(chuàng)竹筆,書法遒勁雄逸,做到了學問淹通、梵行精嚴、墨名儒行。生平除善畫工書,吹笛作詩別無他好的招寶蓮,書法藝術字體則多為行草,頗具個人意態(tài),透出其灑脫氣質,結體疏松,筆墨圓潤,點畫穿插得宜。如今佛山博物館藏一幅《招寶蓮草書團扇》,無論在文字上還是筆墨上都揮灑出其個人磊落的文人氣息。
多因玉冰燒為世人熟知的陳如岳,原來是清末翰林出身。在創(chuàng)制石灣米酒“玉冰燒”之前,書法才是他的老本行,尤其寫得一手好楷書。清代廣東著名書法家謝蘭生獨傳給嶺南大儒朱九江的《書訣》,就是由陳如岳用楷書抄錄下來才得以傳世……
歷史的馬車駛進20世紀30年代,又一顆書壇新星誕生于張槎蓮塘,他就是曾任廣東省第二屆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的陳景舒。早年在茶樓當“后生”的他,用毛筆寫菜牌,逐漸對書法產(chǎn)生興趣,后來師從嶺南大書法家吳子復,并頗得吳門真?zhèn)?。尤擅隸書的陳景舒,人稱“中國隸書王”。
張槎村民在展示書法作品。/佛山日報記者楚琴攝
在書法界馳騁五十個春秋,陳景舒也非常關心家鄉(xiāng)的書法文化傳承發(fā)展。蓮塘村的各大牌匾、張槎村的牌坊、張槎中心小學校門刻字,等等,均由他親筆書寫。2004年,他將陳景舒書法藝術館落戶在其家鄉(xiāng)張槎,成為本地書法文化交流的又一個重要平臺。
一位位書法大家,猶如一片片璀璨波光點綴著張槎書法發(fā)展的河流。河流的源頭,是這片土地濃郁的篤教篤學鄉(xiāng)風。正是這世世代代流傳的對書法文化的熱愛和砥礪傳承,才能不斷孕育出一顆顆書壇明星。
尚文重教
張槎各村居墨香濃濃
張槎書法文化徜徉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傳承發(fā)展至今,依然閃現(xiàn)著熠熠光芒。世世代代,這里涌現(xiàn)出許多書法愛好者,如星子般散落在各條村落。而人們對書法文化的熱愛,又不斷體現(xiàn)在村居建設、村風傳遞之中,直至今日亦是如此。
這其中尤以張槎村最有代表性。崇文重教,一直是張槎村的傳統(tǒng)。走在張槎村的街巷,不經(jīng)意間就會偶遇一座古建筑,一不留神就靠近一幅大師之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從張槎村牌坊沿著村委會外墻一路前行,孔學的學說以書法形式被雕刻上墻。
在美麗文明村居建設過程中,張槎村以“仙槎墨韻·書法之鄉(xiāng)”為品牌,建設了張槎書法公園、美術館、陳英燦書法館等文化場所,并成立了張槎村詩書畫社。
如今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慶日,詩書畫社都會固定舉辦書法雅集,除了本村村民,還會吸引周邊的書法愛好者,以及市、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前來參加。在這里,隨意走近每一個角落,都能與社員掛上的書法作品撞個滿懷,或看到社員圍在剛完成的書法作品四周,討論哪一個字枯墨了,哪個字的筆法很規(guī)范,值得學習……
在張槎村,書法被視為傳承家風的良好載體?!罢\實穩(wěn)重、擲地有聲、言談舉止、雅量大方”,這些家風古訓被刻在村里張槎小學門口的外墻上,警示后人先學做人,再做學問。不僅如此,書法還成為這里培育文明鄉(xiāng)風的有效載體。漫步張槎村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孝、廉、德、善等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書法小景,讓村民隨時隨地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間提升文明素養(yǎng)。
因龐嵩而得名的弼唐村也不得不提。從龐嵩開始,弼唐村就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正衣冠,行盥洗禮、三拜孔子像、朱砂開智,開筆啟蒙……如今,每年暑假期間,弼唐村的永新社學里,適齡兒童都會接受德高望重的長輩點朱砂以開智啟蒙,完成開筆禮,寫下“人”字,以示立人。古老的開筆禮得以重啟,在墨香的熏陶下,弼唐村尚文重教的習俗一直在延續(xù)。
記者了解到,佛山孔學研究會會長龐柏生是弼唐人,也是佛山著名書法家龐星文之子。18年前,龐星文等人創(chuàng)辦了佛山孔學研究會,父子兩代傳承,集結了眾多文化學者并活躍在公益服務中,他們以永新社學為據(jù)點,進社區(qū)、進學校、進圖書館,開辦講座、即席揮毫、舉辦開筆禮等活動,并出版一系列孔子學說研究書籍,推廣傳統(tǒng)文化,而當中,書法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張槎村和弼唐村,書法文化也在其他村落繼續(xù)散發(fā)著魅力:蓮塘村的清灣書室在2015年復建后,常舉辦開筆禮或書畫剪紙展覽;大江村的書法老師馮錦卿,花費4年時間修繕《大江馮氏族譜》,一筆一畫記下整個家族的歷史文化……
多方推動
本地書法文化注入新活力
此前,書法文化在張槎更多是以村村點火的形式綿延發(fā)展,而近年來,在政府有關部門和書法協(xié)會組織的聯(lián)合推動下,不僅為本地書法愛好者提供互動交流平臺,還通過集中開班教學,讓書法文化在新生代中延續(xù)。
“近年來,張槎街道對書法文化推廣重視程度不斷加強,這主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費支持和活動組織上?!睆堥督值牢捏w服務中心副主任黃東英說。
2004年,張槎街道建立陳景舒書法藝術館,展出收藏書法名家陳景舒先生書法精品近80幅。而該藝術館與張槎街道文體服務中心更成為承接舉辦張槎書法文化活動的兩大陣營。每年,陳景舒書法藝術館都會借助周年慶典活動的舉行,將本地和周邊地區(qū)的書法愛好者齊聚一堂;張槎文體服務中心則通過舉辦公益培訓、公益講座,組織開展書畫創(chuàng)作、觀摩、比賽和作品展等活動,推動本地書法文化逐漸形成書法品牌。
陳景舒書法藝術館十四周年館慶暨2018年張槎街道書法大賽頒獎儀式上,群眾現(xiàn)場書法揮毫。/受訪者提供
在一系列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張槎街道書法協(xié)會發(fā)揮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書法培訓方面,無論是成人、青少年的書法培訓班,還是書法培訓進村居、進企業(yè),都是由書畫協(xié)會成員組成老師隊伍進行教學指導。
“我們注重對青少年的培養(yǎng),希望張槎書法后繼有人。”何大偉向記者分享教學心得時表示,書法要從小開始抓起,他們在教學時盡量要求孩子們不要半途而廢,而是希望他們至少學習3年以上,形成一個好的基礎?!拔覀兊呐嘤柊喽际怯米顐鹘y(tǒng)的教學體系,從楷書入手,要求學員掌握楷書、隸書、行書,個別優(yōu)秀的學員可以增加學習草書?!焙未髠ソ榻B。
在協(xié)會成員不遺余力地推廣教學下,學習書法在張槎蔚然成風?!懊磕晔罴俟嫦牧顮I前,書法類培訓班的招收信息一發(fā)布,一兩個小時內(nèi)就會招滿?!秉S東英表示。
群眾基礎不斷提升,對各項書法品牌活動都帶來積極影響。近年來,張槎的書法大賽、展覽,無論是參與人數(shù)還是活動質量都在逐年提升,對于不斷涌現(xiàn)的優(yōu)秀作品,張槎街道陸續(xù)搜集印發(fā)了一系列作品集。
黃東英透露,下一步,張槎街道計劃進一步擴展書法文化發(fā)展的廣度和深度,比如進一步發(fā)動各村居提高對書法文化的重視程度,讓書法文化在本地的傳承發(fā)展更均衡,更好地滿足各大書法愛好者的需求。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周文琪
制圖|王淼冰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