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是了解個體對蛋白質和能量攝入狀況的重要觀察指標,體重指數(BMI)是國際常用來判斷個體是否消瘦、超重、肥胖的常用指標,BMI=體重(kg)/身高(m)2。18.5≤BMI≧24為正常范圍,BMI<18.5為體重過輕,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
研究表明,很多疾病都與肥胖有密切的關系,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精神病患者,尤其是長期病患,出現體重增加,甚至肥胖的情況較為常見,一些年輕女患者可能因此拒絕服藥,影響預后。精神病患者體重的增加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包括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藥源性高催乳素血癥引起的胰島素敏感性改變,性腺、腎上腺激素分泌失調而引起體重增加;某些抗精神病藥物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受體而影響食欲;精神疾病的病情發(fā)展,患者活動量減少,導致能量過剩。
因此,精神病患者進行合理的體重管理非常重要。應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為依據,搭配每天的飲食種類。
一日三餐要有規(guī)律(時間及用量),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規(guī)律化,并以早餐30%、午餐40%、晚餐30%分配每天所需攝入的能量。盡量不吃零食,可用堅果或水果代替,不喝含糖飲料和不吃糕餅、糖果類等糖分高的食物。生活要有規(guī)律,按時起居,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務;堅持每周有5天以上進行運動,如:慢跑、快走、每次不少于30分鐘。運動時建議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并使之成為習慣?;驅ふ疫\動伙伴,以互相鼓勵和促進。如果上述措施無效,可以與醫(yī)生商量換藥處理。
文丨何麗嬋
編輯丨周師伢